PG电子·(中国)官方网站ios/安卓/手机版app下载

电 话:400-123-4567 邮箱:admin@qq.com

PG电子·(中国)官方网站ios/安卓/手机版app下载

pg电子新闻动态

安徽如何做好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?发布会最园林景观设计公司新消息

2024-06-29 10:32

  6月27日下午,做好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 安徽银行业保险业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举行,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副局长施其武,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副行长刘晓庆,徽商银行副行长徐广诚,中国人寿安徽省分公司总经理李明珠出席新闻发布会,并回答记者提问。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汪晔宇主持新闻发布会。

 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,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,强调做好科技金融、绿色金融、普惠金融、养老金融、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。为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,履行新时代新征程金融监管职责使命,按照金融监管总局“新机构新作风新建树新形象”建设工程要求,我局着力健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策体系,督促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构建多层次、广覆盖、多样化、可持续的金融产品和服务,全力支持安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
  科技金融方面,我们致力于创新突破引领,助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。针对科技企业“三高一轻”经营特征,创新打造“科创金融中心+特色机构+专业团队”的多层次专业化科技金融组织体系,在全省设立总行级科创金融中心9家,科技支行等特色机构68家。创新推出初创信用贷、贷投批量联动、成长接力贷、集成电路共保体等科技金融新模式,形成全生命周期金融产品体系。全力实施合肥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“六大行动”,探索出“财政资金+开发性金融+专业化公司”支持大科学装置建设的突破性做法。连续三年组织开展常态化融资对接,推动全省科技贷款三年翻两番,贷款余额接近7000亿元,全省2万多家专精特新和高新技术企业融资覆盖率从30%提高到70%左右。

  绿色金融方面,我们致力于推动低碳转型,助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。我们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政策和产品体系,指导银行机构初步建成专项机制、专业流程、专岗人员等“六专”组织管理体系,形成以绿色信贷为主,绿色债券、绿色保险、碳金融产品等多种金融工具蓬勃发展的绿色金融体系,大力支持长江大保护、清洁能源、乡村振兴等绿色重点项目建设。近三年,全省绿色信贷规模连续跨越9个千亿级台阶、达1.11万亿元。一季度末,全省银行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余额268亿元,同比增长超50%;新能源汽车保险、生态农业保险等绿色保险产品提供风险保障2.6万亿元。

  普惠金融方面,我们致力于惠泽千企万户,助力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。今年,我们开展首届“普惠金融推进月”“一起益企”中小微企业服务行动等活动,推动普惠小微信贷保量、稳价、优结构。截至5月末,全省小微企业、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3.24万亿元、1.26万亿元,新增小微企业首贷户1.15万户,利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。持续强化“三农”金融供给,搭建“千万工程”精品示范村项目“名单制”金融服务机制,组织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对接走访全覆盖,加大对“秸秆变肉”等重点产业金融支持。目前,全省涉农贷款余额2.8万亿元;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近1400亿元,为全省23万多头肉牛提供了保险风险保障。

  养老金融方面,我们致力于实现老有所养,助力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。针对日益多元的养老金融需求,我们指导金融机构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,初步构建养老储蓄、养老理财、养老信托、商业养老保险协同发展的养老金融产品体系。截至5月末,全省银行保险机构在售养老金融产品510款,个人养老金累计开户169万,老年人专属保险产品为全省317万人次老龄人口提供意外、健康等风险保障3.25万亿元。同时,持续加大对健康产业、养老产业、银发经济的金融支持,为278家涉老企业提供信贷支持78亿元,为121家养老服务企业提供责任风险保障26亿元。

  数字金融方面,我们致力于兼顾效能和安全,助力提升金融服务便利度和可得性。我们大力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,提升线上化、移动化、智能化金融服务水平,为个人客户提供贴近生活的场景化金融服务、为中小企业提供便捷价廉的线上综合金融服务。同时,对老年、残障等特殊群体加强大字版、语音版等应用推广,推动消除数字鸿沟。借助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大数据建模实现优质客户自动推荐、贷款自动化审批等,大幅提升数字普惠和数字经济产业金融服务效率。一季度末,安徽省数字经济核心贷款投放余额较上年同期增长45.13%。此外,大力防范银行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中的信息科技、金融数据风险,为数字金融平稳健康发展保驾护航。

  下一步,安徽金融监管局将持续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,坚持发展为要、人民为本,引导银行保险机构不断做实做细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,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强有力金融支撑!

  6月18日以来,我省多地遭遇大暴雨、局部特大暴雨侵袭,黄山等地发生严重洪涝和地质灾害。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,全省银行业保险业第一时间投入防汛救灾,在全省范围调配应急处突力量和防汛救灾物资。

  一是加大资源投入,高效做好查勘定损工作。组织全行业在黄山市设立大灾救援点5处,连夜开辟水淹车定损专场,24小时不间断受理保险报案;精准投送救援车辆2030台次,协助受灾人员安置、财产转移。截至6月27日10时,查勘率达99.18%。

  二是畅通“绿色通道”,做到应赔尽赔、能赔快赔、合理预赔。指导保险机构简化理赔手续、优化服务流程,加快理赔和预赔速度,最快于核赔完成后当日支付到账。截至6月27日10时,我省受灾地区(主要集中于黄山市)累计接到保险报案4474件,达查勘条件案件估损1.06亿元,现已支付赔款5570.68万元。

  三是落实纾困解难,保障金融服务不间断。指导因灾停业银行网点持续性做好群众金融业务办理工作,对因灾导致阶段性还款困难的企业、个人“应延尽延”园林景观设计公司。截至目前,全省银行业已办理延期还本付息82笔、1.47亿元,续贷470笔、1.85亿元;新发放受灾贷款216笔、3.6亿元。

  下一步,安徽金融监管局将持续发挥监管引领作用,发挥连续作战精神,指导全省银行业保险业全力做好防汛救灾金融保障,坚决打赢防汛救灾主动仗。

  县域是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的重要阵地,金融监管总局县域机构改革筹备组建以来,安徽金融监管局以“四新”工程为引领,加强省市县三级联动,创新开展“普惠金融县乡专项行动”,切实提升县域普惠金融服务质效。

  一是及时出台政策。结合县域实际和监管需求,及时出台《关于做好县域普惠金融有关重点工作的通知》《县域普惠金融重点工作清单》等文件,清单化明确小微企业金融服务、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等领域重点工作,与各金融监管分局加强联动,指导支局结合实际对照做好相关工作。

  二是加强调查研究。组织各县金融监管支局,围绕重点产业链、“千万工程”建设、粮食安全等领域开展调研,掌握县域小微企业、民营企业、“三农”等金融服务的痛点、堵点。摸排辖内普惠金融服务点,适时抽查基础金融服务覆盖情况,引导金融机构科学布局。实地走访脱贫人口、残疾人等特殊群体,为群众送政策、送温暖,做好重点群体帮扶。

  三是开展金融宣教。组织开展“普惠金融推进月”活动,依托专题培训、“传帮带”等形式指导金融监管支局学习普惠金融领域有关政策及监管要求,推动县域金融机构落实普惠金融教育宣传主体责任,针对不同领域金融消费者实际需求,充分运用各类平台和渠道资源,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教育,引导消费者“学金融、懂金融、信金融、用金融”,切实增强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对普惠金融的认知度和获得感。

  四是深化金融对接。充分发挥县金融监管支局贴近一线优势,深入开展“千万工程”精品示范村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金融对接活动,搭建政银保企四方交流平台,解读产业政策、推介融资项目、宣讲产品服务,主动为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提供多元化、价格适宜、条款易懂的普惠金融产品服务。如天长金融监管支局联合天长市政府举办金融服务“春耕备耕”对接活动,促成14家银行保险机构与28家企业代表签约12.1亿元;桐城、潜山金融监管支局组织开展“千万工程”精品示范村对接活动,围绕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,按照“一村一策”原则制定专属对接方案,合计为7个精品示范村提供融资支持7.1亿元。

  近年来,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积极响应国家号召,深入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,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,全力支持安徽生态强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。绿色信贷余额由2020年的513亿元增加至1833亿元,年均增长45%,绿色信贷余额、增量、增速均处于全国农行和省内同业领先。

  一是健全绿色金融体制机制。2023年我行成立绿色金融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委员会,制定《安徽农行绿色金融服务三年规划(2023—2025)》,明确提出2025年绿色信贷余额达到2300亿元的目标。同时积极开展企业ESG风险评估和分类,并实施差异化管理措施。对存在较大环境、社会和治理风险的企业,严格执行“一票否决制”。

  二是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。我行不断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,创设了生态修复贷、绿色交通贷、绿色节能建筑贷等多种产品,满足各类市场主体的多样化融资需求。同时持续优化绿色金融服务模式,紧跟我省战略布局,打造绿色金融专业服务团队,配置专项资源和差异化政策,2021年以来,累计审批绿色金融重大项目712个、2652亿元。

  三是推进乡村振兴与绿色金融深度融合。服务“三农”是农业银行的基本定位,绿色是农业银行的鲜明底色。近年来,我行以打造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和绿色金融领先银行为己任,紧跟“双碳”目标下农业农村发展形势,聚焦“三农”领域绿色金融市场需求,推出生态修复贷、乡村振兴种业安全贷等产品,做大服务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交集。园林景观设计公司截至5月末,全行县域绿色信贷业务余额900亿元,较年初增长205亿元,增速超29%,占全行绿色信贷业务49%。

  徽商银行积极融入数字经济新浪潮,下好数字金融的先手棋,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,不断延展金融服务的宽度、广度和深度,全力满足实体经济和广大客户的金融需求。

  一是服务地方经济建设。作为全省唯一参与建设和运营的金融机构,我行积极助力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,推动安徽产业数字化转型,创新推出羚羊信保e贷、羚羊工业互联贷,在马鞍山博望区完成全省首家工业互联网模式落地。推出“徽银司库”品牌,成为全省首个接入安徽省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的银行,2023年供应链金融余额、投放量首次突破“双百亿”。

  二是服务中小企业发展。建设多层次、多样性的普惠产品服务体系,中小企业数字化贷款产品余额超400亿元。推出云押贷、徽银e贷等线上化个人信贷产品,个人贷款数字化产品占比超80%,比如,徽享薪易贷产品,通过手机全流程办理,只需三步操作即出额度,极大地提升了客户体验。

  三是服务广大城乡居民。聚焦衣食住行等高频生活场景,全力打造涵盖生活缴费、充值等上百个场景。2023年,先后承接滁州、六安等6个地市的消费券发放活动。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社保就近办、医保就近办等便民服务,有效打通了服务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,为新市民创业、安居、消费、教育等提供资金支持35.6亿元。

  四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。服务建设省“党建+信用”服务平台,创新推出信易贷、徽农振兴贷等产品,相关贷款余额70.2亿元,位居省内前列。创新推出兴牛贷产品,助力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,通过远程平台系统,动态掌握养殖户存栏数、出栏数、防疫数量等生产经营情况,目前投放9.2亿元,增速位居全省金融机构首位。

  五是加强数据安全管理。我行高度重视个人信息保护及数据安全工作,制定数据安全管理和个人信息保护相关制度规范,借助数据安全技术,搭建数据安全管理平台,防范数据泄露风险,保障客户信息安全,不断提升数据安全管理及防护能力,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。

  下一步,徽商银行将持续推动金融与数字技术的有机融合,在锻造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,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优质金融产品和服务。

  老有所依、老有所养是关系到每个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,中国人寿安徽省分公司在养老金融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?

  中国人寿安徽省分公司将养老金融作为核心战略,发挥综合金融优势,持续优化服务供给,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加优质的保障。

  一是积极参与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建设。积极构建包括养老年金、终身寿险、个人养老金、商业专属养老产品等在内的综合性养老产品体系,在省内首批开展个人养老金保险业务,2023年度承保具有较强养老属性的年金园林景观设计公司、终身寿险超过14亿元。与集团内养老险公司协同推进企业年金管理业务,2023年新增企业年金客户约70家,净增管理资产规模33亿元。

  二是不断强化老年风险保障。针对老年人意外、健康风险多发情况,设计开发“皖美夕阳保”等老年专属产品,2023年承保440万人次,赔付金额超2亿元,理赔人次和金额分别同比增长31%和25%。牵头组建共保体,推出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产品“安徽惠民保”,不限参保年龄和既往病史,有效弥补老年人健康保障短板。2024年度承保186万人,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31%,最高参保年龄113岁,已向老年人赔付1548件、960万元。今年还将持续优化“安徽惠民保”保障责任,为全省人民群众特别是老年群体提供有力保障。

  三是持续优化养老金融服务。打造“三位一体”的适老化服务场景,线下开通老年客户服务绿色通道,提供优先叫号、园林景观设计公司上门服务等;对客户服务专线进行适老化升级,提供“一声直达、一键接入、一线即通”的专属服务;在移动客户端推出“尊老模式”,让老年客户真正“看得清”“听得清”。聚焦老年群体在生活消费、出行、就医等场景中遇到的智能技术运用困难,组织400多名志愿者累计开展“智慧助老”活动151场次。

  下一步,我们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,持续加大养老金融产品供给,支持养老保障体系建设,提升老年风险保障水平,积极参与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,为全省人民群众提供有特色、有温度、有保障的养老金融服务。

  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牢记“党的银行、国家的银行、人民的银行”初心使命,全力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,1—5月实现普惠贷款增量、增速、户数总量及增量位居可比同业首位。园林景观设计公司普惠贷款超千亿,近三年普惠贷款年均增速59%,服务普惠客户33万户,主要做法是聚焦3项重点,做到3个到位。

  一是聚焦使命,党建引领增量扩面,确保机制建设到位。创建党建引领业务发展新模式,组建500支普惠金融党员先锋队、1000支服务乡村振兴流动党员先锋队,开展“挖矿掘金、淘井汲泉”战略工程,实施送贷上门,大力服务普惠民生,网点覆盖率达100%,近三年累计投放普惠贷款3000亿元。

  二是聚焦产品,创新赋能精准对接,确保服务执行到位。按照“线上与线下融合、大小协同联动、科技赋能服务”的方式,创新微捷贷、快捷贷、链捷贷一揽子产品体系,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,线%以上,实现了产品优、审批快、服务好、让利多。创新农行系统首款“科创e贷”,加大新质生产力金融支持。开发园区贷产品,采用“园区+银行+担保公司”的风险分担合作模式,签约63家园区,累计投放100亿元,位居金融机构首位。

  三是聚焦争先,强化考评激发效能,确保发展争先进位。实施普惠专项考核,匹配激励工资,开展“春蕾”“夏融”“秋实”“冬蕴”四季专项营销服务活动,实施尽职免责,进一步完善敢贷愿贷机制,凝聚发展新动能。

  近年来,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,在省委、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监管部门指导下,徽商银行不断深化改革转型,持续推动创新链、产业链、资金链、人才链融合,打造了具有徽行特色的科创金融模式。截至5月末,我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实现三年翻两番,支持创新主体居全省首位。

 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。将科技金融纳入经营发展规划,在总行层面设立了科创金融一级部,在合肥、芜湖、蚌埠、马鞍山、滁州等5家分行,分别成立科创金融中心,在省内重点科技园区新建8家专营支行,打造“1+5+N”的专营服务体系。同时,我们聚焦安徽首位产业,设立新能源汽车产业专业支行,专门服务比亚迪、江淮、奇瑞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“链主”及区域内全产业链客户,为上述企业提供授信超千亿元。

  二是打造科创联盟。今年我行牵头会同担保、投资、证券、保险等机构,成立了科技金融联盟,针对起步初创期、快速成长期、高成长性企业的不同融资需求,提供股债联动、公私联动等综合化、一体化服务。目前,已开展9场“进园区”活动,线万人次,常态化营销对接1.1万户科技型企业白名单。

  三是完善产品体系。以全周期、多元化、接力式为导向,创新开发七大类、20余款产品和服务。特别是我行在全省率先推出科技型企业“技术流”评价体系,从“人才、技术、成果、转化、政策”五大维度,更精准地匹配和提供各类金融服务。今年,成功发行200亿元科创主题金融债券,成功发放全省首单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,创新推出“科技人才贷”和“科技研发贷”,全力支持“人才兴皖”工程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。

  下一步,徽商银行将以金融之“水”,更好浇灌科技之“花”、结出产业之“果”,全方位服务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,助力打造“三地一区”、建设“七个强省”。

 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

网站地图